时间:2024-11-04 浏览量:
不知道有多少小伙伴还记得童年的动画片《黑猫警长》,在这部动画片的第一季,一只耳带领搬仓鼠几乎偷空了仓库,幸好一只身穿粉色外衣的老鼠模样的动物按响了仓库的警铃引来了黑猫警长才将它们一网打尽,保住了仓库里过冬的粮食。
记得小时候看到这一幕时还觉得这是一只正派的老鼠,后来才知道,按响警铃的并不是老鼠,而是鼩鼱妈妈,当时被搬仓鼠吓得瑟瑟发抖的是鼩鼱宝宝们。
那么,长相酷似老鼠的鼩鼱究竟是一种怎样的动物呢?它对我们来说是“益兽”还是“害兽”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长鼻子老鼠”鼩鼱鼩鼱的长相确实跟老鼠有些相似,不过,不同于老鼠的是鼩鼱没有贼眉鼠眼的样子,相反,它圆圆的小眼睛,有一对大大的耳朵,浑圆的身体、长长的尾巴,要比老鼠可爱多了。
而且鼩鼱与老鼠的基因也相差甚远,老鼠是啮齿目下的动物,而鼩鼱是真盲缺目下的动物,这个目名字大家可能比较陌生,但是该目下却有我们最熟悉的动物之一-刺猬,也就是猬科。
只是,根据科学的研究表明,鼩鼱与刺猬早在距今约6400万年前就已经开始分化了,所以二者几乎没有太大的相似度,只是有些鼩鼱会像刺猬那样有少量硬刺,值得一提的是在如今的真盲缺目下,猬科是鼩鼱科最近的远亲了。
鼩鼱与老鼠有一定的相似度其实是趋同演化导致的,因为鼩鼱跟老鼠一样属于杂食性动物,而且它们都是地栖的动物,喜欢栖息在洞穴之中。
全世界范围内约有400多种鼩鼱,它们广泛分布于温带大陆上,作为现存最小的哺乳动物之一,鼩鼱的体长通常只有5厘米左右(不含尾巴),尾巴与身体几乎等长,鼩鼱最大的特点还要属它的“鼻子”,确切的说是它的吻鼻,鼩鼱的吻部细长且突出,跟针鼹差不多。
鼩鼱是一种比较神奇的动物,它的第一个神奇之处就是整体缩小,鼩鼱本身的平均体重只有2克左右,但是科学的研究发现,在冬季,鼩鼱的身体会缩小,这种缩小不仅是脂肪减少导致的,因为它们在冬季大脑也会缩小,也就是说整体的缩小,这是一种非常强大的能力,能帮助不冬眠的鼩鼱度过食物短缺的寒冬。
鼩鼱的第二个神奇之处就是“大胃王”,一般情况下,动物能进食自身体重1-5%重量的食物,比如河马一天吃自身体重约1.3%的食物就够了,即使一些比较能吃的动物,也很难吃到自己体重一半的食物。
但是,你知道有动物一天能吃掉等于自身体重的食物吗?它就是鼩鼱,鼩鼱一天的进食量至少要跟超过自身的体重才能不饿,在食物充足时,它们甚至能吃下重量为体重3倍的食物,这就相当于一个60千克的人一天吃下了180千克的食物,即便是大胃王也完全做不到。
第三是“搞养殖”,鼩鼱虽小,但捕猎能力却不差,它除了有具有钩爪的脚趾外,还有利齿,最关键的是在它的下颚下还隐藏着它最强的武器“唾液腺”,鼩鼱的唾液腺能够分泌毒液,这种毒液能够让猎物很快失去反抗能力,所以,鼩鼱的捕猎是高效且风险低的。
除此之外,在猎物较多的区域,鼩鼱会连续的捕杀猎物,用注射毒液的方式让猎物进入麻痹状态,在这种状态下,猎物能够维持一段时间不死还新鲜,这样鼩鼱通过“搞养殖”的方法总是能够吃到比较新鲜的猎物。
正是因为有如此强的生存能力,小小的鼩鼱才成为了独居动物。当然,在哺乳动物中往往体型越小的动物寿命越短,作为最小的哺乳动物之一,鼩鼱的平均寿命在1年零2-3个月之间,好在它们妊娠期比较短,只有25天左右,所以一年至少能生1-2胎,每胎平均6只幼崽的繁殖能力也弥补了它们寿命较短的缺陷。
鼩鼱是“益”是“害”?益害其实带有强烈的主观意识,因为从大的角度看,任何动物都是自然生态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它们本身并没有益害之分,只是我们人类会以我们自己的利益出发将动物归类,比如吃庄稼的动物会被认为是“害兽”,吃蚊子的会被认为是“益兽”,所以,我们在着讨论鼩鼱也是以对人类的益害而言的。
鼩鼱具备可以分泌毒液的唾液腺,根据科学的研究发现,它的毒液对人也有负面作用,会引起局部肿胀剧痛,而且往往要几天才能消失,但是我们不能因为它有毒就将它放到害兽中,因为鼩鼱见到人会立即逃走,除非人心怀不轨想去抓它,并且将它控制在手中,不然它不会咬人。
相反的鼩鼱的食性决定了必然是种“益兽”,因为鼩鼱虽然是杂食性的,但是它的主要食物是各类昆虫,在地面上昆虫较多的季节,它们会像刺猬、青蛙一样在农田中捕食害虫,到了秋冬季,昆虫产卵变成蠕虫进入地下越冬也成为了它的主要捕猎目标。
而且鼩鼱擅长挖掘,它的这种行为会改良土壤,因此,鼩鼱是一种对我们有益的动物。
总结鼩鼱是一类古老的哺乳动物,它们早在白垩纪就已经出现在了地球上,属于最早的胎盘哺乳动物类群之一,而且它们从出现到如今,食虫的习性一直没有改变过,正是因为如此,它们在千万年的进化中,外观和体型也没有太大的变化。
不过,它们能存活至今,靠的也不是运气,而是自己强大的能力,比如“缩小”、“毒液”等等。
#所见所得,都很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