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11-08 浏览量:
民富村强话小康
“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千百年来,乡村生活、乡土情怀是中国人的“集体记忆”,蕴含着最深沉的乡愁。乡村振兴离不开生态宜居、乡风文明,离不开生活环境整洁优美、生态系统稳定健康、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乡村建设。
推出系列报道《民富村强话小康》今天推出第五篇《红豆村:“甜蜜”事业浇灌下的新村庄》。
守得住乡愁,品得着甜蜜。顾山镇红豆村农业支柱产业由种粮转向种桃,村庄发展路径从传统农业向现代生态农业和乡村旅游业转型……在红豆文化的浸润中,在蜜桃飘香的熏陶下,红豆村走出了一条独特的“甜蜜”之路。
小 康 故 事
种下水蜜桃 圆了致富梦
眼下正是水蜜桃大批量上市时节,红豆村桃农沈建良正在自家桃园里忙活着。今年,他培育了4年的青皮湖景第1年挂果,看着枝头沉甸甸的果子,沈建良的心里乐开了花。在这7亩土地上,有他精心培育的7个品种桃树,近200棵的桃树就像他的孩子一样,在他的悉心照料下茁壮成长。
细细数来,今年71岁的他已经与桃树相伴了整整20年。50岁时,这位当时的种粮大户成为村里第一批“吃螃蟹”的人,向从未接触过的桃树种植业进军,走出了一条致富路。沈建良告诉记者,他们基本得到点甜头了,越种桃树越好,卖的经济效益越高。
(沈思远 摄)
桃子种得好,还得靠吆喝才能卖得好。近年来,红豆村3500亩桃林中产出的桃子被统一冠以“金顾山”的商标,在市场上颇具口碑。整个夏天,红豆村村口的水蜜桃销售市场是村子里最具人气的地方,销路的畅通也让村民的口袋鼓得更足。同样是桃农的张媛告诉记者,种水蜜桃以后生活改善了很多,她们一年的纯收入应该有二十几万。
幸 福 路 径
加速产业融合 富民增收奔小康
农业是乡村之本,如何让村民靠土地过上好日子?红豆村从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中寻找到了答案。近年来, 红豆村紧扣“农业为根、红豆为魂”导向,加快推进红豆乡村旅游基地建设,将菊园、桃园和红豆院串点成线,形成“赏花、品桃、游院”精品休闲旅游线路,进一步发展培育旅游新业态。
顾山镇红豆村党委书记吴敏东告诉记者,为了全面建成小康,红豆村加强产业融合,第一个就是从建设现代农业出发,从种粮向种桃转变,从而增加老百姓的收入,利用千年红豆树来打造乡村旅游,以产业来促收。 这一点桃农沈建良十分认同,他说红豆文化搞得比较好,对桃农来讲也有一定的帮助,带来了旅游发展,人员流动比较多,对桃农卖掉桃子也比较好。
随着物质水平的提高,红豆村的精神文化建设也紧随其后,民俗文化越办越红火,精神文明建设也越来越厚实。吴敏东说,他们利用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新时代文明实践点、党员中心户这些阵地,让一些新思想、新文化飞入寻常百姓家,不光是让村民在物质上全面小康,在精神上更加强大起来。
记者手记
加速产业融合 富民增收奔小康
盛夏的红豆村,红豆院内千年古树枝繁叶茂、风采斐然,乡村小道旁果树硕果累累,四处飘散着水蜜桃的香气。一花引得百花开,千年红豆树孕育下的红豆村民们似乎天生就有一股浪漫的情怀,由一棵千年红豆树延伸出的产业在此生根发芽。红豆村聚焦富民利民惠民,聚力特色优势产业,将选择权交给村民,将实惠便利送上家门,实现了经济与民生同步提升、生产与生态同步优化、村庄与村民同步发展,幸福不断从农民心底荡漾开来。随着“新农民”“新产业”“新文化”“新风尚”的涌现,红豆村的“甜蜜”篇章还将继续谱写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