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11-13 浏览量:
#记录我的2023#
一周时间过完了才感叹时间流逝好快,可回头看一周的生活似乎没有什么不同,再往长了看一年的生活也没有太大改变,唯一变的是年龄的增长。
人到中年,有时会停下来问一问:生命的意义到底是什么?有人一辈子都没想过这个问题,当你在思索生命意义的时候就是情绪低落、心情灰暗的时候。
有时钻进一个角落走不出来,又没有可以诉说的人,各家都有各家说不出的愁,习惯了自己的情绪自己消化。
心理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贺岭峰与一个小男生的谈话太有价值。他讲了这么一个事例:
复旦大学有一对教授的儿子14岁,抑郁自杀好多次,幸亏发现及时。
有一天他们将儿子带到贺教授面前,贺教授与这位小男生聊了一个多小时,差点被小男生说服。
小男生说平时吃的玩的该去的地方都去过了,人生已经没有什么遗憾。
如果继续活下去要中考,考不上好学校爸爸妈妈会觉得很丢脸。
确实大学教授的孩子不是那么好当的。
考上了好高中还要读大学、硕士、博士。
读完了也不一定能找到一份与多年努力相匹配的好工作,我们都会这样想。
这是小男生认为读书没有意义,无聊的真实想法。
小男生还谈到以后不会生孩子,怕小孩像自己这种性格,天天操心。自己的性格走上社会后会被老板PUA,要遭受社会鞭打,最后还是会死,干嘛要被社会全部折磨一遍再死呢?
小男生的话好像很有道理,让贺教授都觉得活着没啥意思。
人们苦苦追求的好吃好玩的他都已经体验过了,如果说活着是为了过上更好的生活,他已经依靠父母过上了,所以不用当成人生的奋斗目标。
而人的大多数乐趣、价值、意义都是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产生的,一旦没有了目标就会产生一种虚无感、无力感。
小男生觉得每天打游戏也没有意义,贺教授问他生活中还有啥有意思的事,他说周末的时候会去猫咖啡馆做两小时义工。他喜欢猫。
有喜欢的东西就好办,后来贺教授建议小男生父母给他买一只猫,猫可能会留住他。
贺教授又说了这一番话:
你要让一个生命找到意义感,必须让他跟这个世界建立连接。让他的生命能为别人提供价值,能为社会提供价值,他活在爱里,活在关系里,意义感才能出来。
“活在爱里,活在关系里”像回声一样在我心里不停回荡。对什么都不感兴趣,其实是“爱”无能,爱的能力缺失,找不到感兴趣、喜欢的东西。
“爱”是关键,是前提。一个人对世间还有爱,就会与世界万事万物建立连接,连接越紧密,越深入,他内心就会越柔软。
这种“爱”是一种能力。爱一个人,想让他开心,就会对他好;爱一件事,有空就扑到这件事上;爱小动物,细心地照顾它;爱大自然,看见一花一草都觉得太美好。
只要还有所爱的东西,心中就会牵挂他,就会不舍,有不舍就不会放弃生命。
人活一世不就是活在各种关系里吗?与人、事、物的关系,与大自然的关系。
感觉情绪低落,生活没意思时,走出去与世界建立连接,形成一种关系,发现自己还是可以创造价值的,还是被需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