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11-13 浏览量:
《东京梦华录》属于宋代笔记文学,北宋灭亡后,大批臣民逃亡南方,在颠沛流离的逃亡生活中,他们内心无限感伤,怀念东京城往日繁华景象。作者孟元老怀着对故土的怀念和感伤,写下了东京梦华录,往日繁华只能梦中相见了。本书采用白描的写作手法,详细描述了北宋都城汴梁(今河南开封)的城市构造、岁时节日、婚丧风俗、杂技玩耍、宫廷礼仪以及典章制度。此书与《清明上河图》给我的感觉是相似的,既感到震撼又感到神奇,《清明上河图》以精美的图画绘出宋代城市生活画卷,《东京梦华录》则以优美的文字描述东京当日之繁华,让人置身其中、流连忘返。书中详细的描述展现了宋代人生活精神风貌使读者仿佛置身于宋代都城之中,对于研究宋代城市发展、商品经济的发展有很大的帮助。
《东京梦华录》中所描述的北宋都城分为三个部分,外城、内城、皇宫。与此前朝代不同的是,宋代都城不仅仅具有政治军事功能,还带有经济功能,不仅是城,还是市,与现在的城市功能相似。而且可以从书中看到社会分工明细、市民生活丰富便捷、文化生活高雅通俗。汴梁城的商业不再像唐代那样苛刻,它打破了时空限制,有早市、夜市(州桥夜市)、草市、街市(东角楼、潘楼东街巷)等等,城中商铺林立,酒肆饭馆不计其数,热闹非凡。最热闹的当属大相国寺,其中奇珍异兽、日常杂物、头饰妆奁、土特产品、饮食茶果等无所不包,百姓在寺中交易,络绎不绝。酒楼茶馆里工作人员分工明细,井井有条,可见管理制度成熟;饮食果子种类丰富多样,可见宋代人生活富足,情趣高雅。
“凡店内卖下酒厨子,谓之茶饭量酒博士。至店中小儿子,皆通谓之大伯。更有街坊妇人,腰系青花布手巾,绾危髻,为酒客换汤斟酒,俗谓之焌糟。更有百姓入酒肆,见弟子少年辈饮酒,近前小心供过使令,买物命妓,取送钱物之类,谓之闲汉。又有向前换汤斟酒歌唱,或献果子香药之类,客散得钱,谓之厮波。又有下等妓女,不呼自来筵前歌唱,临时以小钱物赠之而去,谓之劄客,亦谓之打酒坐。又有卖药或果实萝蔔之类,不问酒客买与不买,散与坐客,然后得钱,谓之撒暂。”
“大凡食店,大者谓之分茶,则有头羹、石髓羹、白肉、胡饼、软羊、大小骨…更有川饭店…更有南食店…更有瓠羹店,门前以枋木及花样呇结缚如山崩,上挂成边猪羊,相间三二十边。”
宋代饮食果子描写的很丰富,而且南北饮食应有尽有,体现了宋代人的生活的精致。
书中还关于宋代钱币币值的描述:
“都市钱陌,官用七十七,街市通用七十五,鱼肉菜七十二陌,金银七十四,珠珍、雇婢妮、買虫蚁六十八,文字五十六陌,行市各有长短使用”
对于钱币币值的定价,各行各业都有所不同这对于研究钱币的发展和使用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于宋代都市的繁荣,万万离不开娱乐生活的加持,宋代的勾栏瓦舍、京瓦技艺才是体现宋代人生活闲适、生活富足、精神美满的有力表现。京城中杂技种类丰富,有说唱、嘌唱、杂剧、悬丝傀儡、药发傀儡、散乐、影戏、禽鸟等,还有许多著名的杂耍艺人,如李师师、李外宁、徐婆惜…城中百姓络绎不绝,无论寒暑,可见都市生活的繁华。
“不以风雨寒暑,诸棚看人,日日如是。教坊、钧容直,每遇旬休按乐,亦许人观看。每遇内宴前一月,教坊内勾集弟子小儿,习队舞作乐,杂剧节次。”
宋代城市生活繁荣,其中配套设施也完善。街坊里巷每三百步设巡捕房,夜间巡逻,维护治安。还设有望火楼,配有救火的器具,如:大小水桶、洒子、麻搭、斧锯…一旦有火情,快马上报开封府,由军士救火,不劳烦百姓,说明城市的管理也很成熟了。还有关于宋代人具体生活的细节描述,如婚丧嫁娶的宴席有专门的地方租赁、养马、养狗、养鱼等有专门的店铺销售食物药品器具等等,体现了商业的商品专业化。关于宋代人的业余生活、岁时习俗、宫廷礼仪等等就不一一叙述了。
从此书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宋代积贫积弱虽是共识,但这并不影响宋朝经济的发展、城市的繁荣。宋代城市化水平发展如此之高,商品经济飞速发展,在中国传统社会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才是我们所要关注的重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