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5-07-15 浏览量:
传闻1630年,秘鲁总督夫人突然患上一种原因不明的发热性疾病,无药可医。万般无奈之下,用当地印加人提供的一种树皮粉治疗,没想到神奇治愈了,这个神奇树皮就是金鸡纳树皮。后人推测,总督夫人患的就是疟疾,而金鸡纳也被当地人称为“生命之树”。
1630年是明崇祯三年。而63年后,大清朝的康熙皇帝也得了疟疾。皇上在宫中病得一会冷一会热,太医院哪敢丝毫怠慢,无奈的是,太医穷尽各种办法但无济于事,而民间高手献的各种秘方也没有一个管用的。
碰巧,那时来了2个法国传教士,随身带了金鸡纳粉,献给皇帝后,先在其他疟疾病病人身上试用,果然一剂见效。康熙皇帝这才敢服用,很快药到病除。
1820年,瑞典科学家从金鸡纳树皮治疗疟疾中得到启发,经反复实验,从树皮中提取出了一种有效成分,起名“奎宁”。秘鲁语中奎宁就是树皮的意思。
但那些年疟疾流行,病人很多,从树皮中提取的奎宁,树受不了人也受不了,提取的量只有皇亲国戚、王公贵族才有资格享用,平民百姓想都别想,根本不能推广。
1934年,德国科学家根据奎宁的有效成分“喹啉”人工合成了一种化学药品,取名氯喹,并大量生产。氯喹比奎宁的疗效更好,副作用更小,关键是生产量大,能够普及大众。
1944年,科学家又在氯喹的基础上合成了更新的抗疟药——羟氯喹。羟氯喹跟氯喹的区别在于用羟乙基替代了氯喹中的一个乙基,正是因为这一小小的不同,使羟氯喹在人体胃肠道吸收更快,体内分布更广。更为关键的是,疗效不但不减,副作用反而减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