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5-07-15 浏览量:
二、封爵三宝
提起马三宝,历史爱好者可能很自然地联想起三宝太监郑和,而且巧合的是两人都姓马(郑和本为回族马姓,后因郑村坝之战立功被朱棣赐姓郑),不过本文的马三宝却是一位在唐史留名但又极少为后世知名的不大不小的人物,笔者如果不是为写作本文而搜索,也不知道这位唐朝马三宝的存在。
能以奴婢出身最终在史书上留名的历史人物极少,如商朝傅说、汉朝卫青、后赵石勒、明朝马芳等,而古往今来,能成事者,必有过人之处。史载“马三宝,性敏狯”(《新唐书·卷一百十一·列传第十三》),也就是说马三宝生性机敏狡滑。这种性格的人史书上很多,如陈平、许攸、侯君集,不适合自己成事,但适合帮助别人成事,要么功成名就,要么身败名裂,关键是看跟谁成事。马三宝很幸运地在历史转折点上站在了位面之子李世民的阵营中。
之所以说幸运,是因为对于马三宝这样的奴婢出身的人来说,并没有选择阵营的权力,他们只能被动地跟着主家,即使侥幸跟对了阵营,但在创业守成阶段仍有可能作为马前卒而牺牲,如冒充刘邦赴死的纪信,为刘秀平蜀而被刺杀的来歙、岑彭,因李世民太子谋反被处死的侯君集。
唐史中没有记载马三宝的出生或家庭情况,他是以柴绍家僮的身份见诸新唐书中,也就是柴绍的私家奴仆,这也就解释了唐史为何没有他的出生或家庭记载,因为史官不在意,而只有柴超家僮的身份才值得记上一笔。柴绍娶了李渊的三女儿平阳公主(娶的时候李渊还未起兵反隋,他的女儿还不能称为公主,但因为史官的不在意,所以我们现在连她的姓名和出生日期都不知道,黄易在《大唐双龙传》中为她取名李秀宁,几乎以假乱真)。李渊晋阳起兵前,仍在关中的柴超与公主商议后独自秘密前往晋阳,马三宝则侍奉公主逃到位于陕西户县的李家庄园司竹园,协助公主变卖产业,募集数百人的义军,准备响应李渊起兵。
当时隋炀帝滞留江都,天下已近大乱,义军蜂起。马三宝受命游说附近拥有数万人马的胡商何潘仁加入李家军。马三宝发挥了其“性敏狯”的特长,晓以利害、舌灿莲花地成功说服何潘仁加入,从而深得公主信任,以总管身份安抚接纳李仲文、向善志、丘师利等义军归顺,协助公主屡败进剿隋军,攻城略地,并整肃军纪,秋毫无犯,得到百姓拥戴,以“娘子军”之名扬名关中,发展到七万人。
李渊南渡黄河后,马三宝获封左光禄大夫,与李世民合兵攻下长安(李靖于此役被俘,李渊本拟处斩,后被李世民救下,可见红拂夜奔中的失实之处),被授任太子监门率,后又在北山剿灭反叛胡人刘拔真,随李世民平定薛仁杲,与柴绍赴岷州击吐谷浑,先锋陷阵,斩名王、俘数千人,以功封新兴县男爵。李渊某日巡视司竹园时,看着马三宝说:这是你兴兵之处吗?卫青生活的地方很不错嘛!李渊以卫青来比喻马三宝,可见马三宝的份量。玄武门之变后,马三宝授任左骁卫大将军(《长安十二时辰》中的甘守诚为右骁卫大将军),进爵为公,可见马三宝应该在事变中加入了李世民阵营并立下功劳,史书未载,可能系秘密战线功劳,也可能为尊者讳。贞观三年,马三宝去世,李世民为他废朝一日,谥号为忠。
随想:谥法云:危身奉上曰忠。马三宝在平阳公主身处隋境的危难之时,以家仆身份,忠心事主,凭借个人才智武功,协助公主在关中扩军占地,最终成功接应李渊主力,后又履立战功,因功封爵,并在玄武门之变中站队正确,得以功成名就,留名青史。出身为奴的马三宝面对的是地狱模式的人生,我们不知道在他未见诸史册的前半生,他在做些什么,但通过他大放异彩的后半生,我们可以想见,他在柴绍府为奴的前半生没有选择随波逐流,自甘平庸,而是在为那摸不着,看不到的命运转折默默积累着智商、情商、武功、胆量、见识,这些积累成为马三宝扼住命运之喉,完成华丽转身的立身之本。可能有人会觉得,跟对人才是马三宝成功的关键,笔者在刚开始写马三宝时也觉得“关键是看跟谁成事”,但随着写作的深入与思考,笔者觉得,跟谁成事并不是成功关键,自身的能力才是关键,否则如何解释柴绍府中,或者说李渊府中那么多家仆,为何只出了一个马三宝?而且,像马三宝这样的人才即使一开始跟错人,比如站在杨广、李密、王世充、窦建德、李建成、颉利可汗阵营,也可以像屈突通、李世勣、程知节、裴矩、薛万彻、阿史那思摩一样,最终回归到位面之子李世民麾下,建功立业,功成名就。所以成功关键还在于自身才干,所谓是金子到哪都会发光,古人诚不我欺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