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5-07-15 浏览量:
张法民
炒熟的瓜子,花生是中国人爱吃的干果。上海、杭州等大城市里的炒货店,90%都是江苏邳州人开设的,而且开设炒货店的90%的邳州人中,邹庄镇人占了绝大部分。所以,邳州市的邹庄镇被称为“一把铲子一口锅,瓜子炒遍全中国”的“炒货之乡”。
邹庄镇确是个名副其实的“炒货之乡”。几乎家家都在从事炒货生意。全镇1.2万户村民中,有1万户在做炒货,7万多社会人口,常年在外从事炒货生意的,就有4万多人,占了劳动力的80%以上。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从东北到广东,从上海到新疆,在全国所有地级市以上的城市里,都有邳州人开的炒货店,杭州市做炒货生意的老板,90%是邳州人,扬州市100家炒货店中,80%是邳州人开的。他们之中许多炒货店甚至成了“网红店”。在春节前旺季,每天平均能卖2000到3000斤瓜子,最高时一天能卖上万斤。
邹庄镇一户在当地做炒货生意的村民,每周要炒20吨瓜子,差不多每天要炒5000多斤;在上海、南京、杭州开店做炒货生意的邳州人,虽然零售炒货,但同样生意兴隆,就连在小城市经营炒货的,一年也能赚十几万元。一年赚三四十万元的店算是很普遍,效益最好的店,年收入也能达到百万元。据不完全统计,邹庄镇每年从事炒货带来的收入就达15亿元左右,在炒货行业中,资产过百万的“炒货大户”有200多个。
炒出来豪车别墅
邹庄镇卖炒货致富最直观的体现,就是家家户户盖起了小洋楼;购买了五花八门的豪车。每年的夏天是炒货的淡季。这成为邹庄镇的大小村庄最繁忙的时候,在外做炒货生意的人,都会选择这个时候回家办喜事,盖房子。
邹庄镇邹埠村是外出做炒货致富最早的村子之一。这个村90%的劳动力,都干这一行。炒货成了他们的摇钱树,成就了一个个百万、千万富翁。外出炒货致富后,盖起了风格各异的“别墅”,有欧式别墅、罗马柱、雕花窗;有海派庭院。衣锦还乡是他们最朴素的成就感,因为外出做炒货的人,去往全国四面八方,他们的审美观也就变得各有特色,邹埠村就有“万国别墅” “万国车”的说法。楼上楼下几百平方,还带有凉亭、荷塘……
每到逢年过节,来自全国各地挂着外地车牌的高档小车扎堆。一个小小的邹埠村,就有400多台私家车。
“叫花子生意”的蝶变
邹庄镇村民现在靠炒货盖别墅,买豪车,以前,这里是出了名的穷。这里河道密布,地势低洼,历史上经常发大水,有时颗粒无收,靠天吃饭的百姓,或背井离乡去要饭,或靠吃接济粮度日。
这里有农历“二月二炒花子”的习俗,二月二日这天,家家把玉米、花生、大豆、瓜子炒熟了吃。走街串巷的货郎,用草纸卷成筒装着炒好的瓜子到各处售卖。这种不入流的小本生意被称作“叫花子生意”。
起初,邹庄人是穷得没有办法,才背着锅、铲走出去做这种“叫花子生意”的。谁也不会想到,这个“叫花子生意”,会被邹庄镇的村民做成每年收益达十几亿元的大生意。
1979年春,邹埠村村民邹训生,召集本村的几个人商量外出谋生,他们决定到大城市去卖炒货。一行8个人揣着50元零4角钱,骑着4辆破自行车,沿路讨着饭闯进了大上海。干了3个月搬运工后,他们把做苦力挣的钱凑在一起,在农贸市场的角落里垒起了锅灶,开始卖炒货。这一年,他们每人分了600多元钱回家过年。
1980年春,邹庄镇一起出去了360多人去上海炒货“淘金”,初步形成了卖炒货大军。
俗话说:“村看村,户看户”,在一部分人的带动下,炒货队伍由一家发展到家族,由家族发展到全村,由一个村发展到所有村……先去的根据自己的经营经验,帮助新来的选择摊位,传授技术,从而使炒货大军遍布全国各地。
从货担子到连锁店
2020年10月,位于邳州市区闽江路的邳州炒货店“第00000号”店开业,拉开了邳州炒货行业从挑担买卖到全国连锁的序幕。
邹庄镇同步打造邳州炒货电商产业园,依托产业园“炒全国” “强企业”,以电商园护航“买全国” “卖全国”,彻底将邳州炒货两头在外的现状,扭转为“由外到里,核心在我”的现代产业格局。
邳州炒货从肩挑行走到叫卖四方,从设点摆摊到全自动化生产,经过多年不断的研发和壮大发展,打响了“邳州炒货”品牌,提升了“邳州炒货”的影响力。目前,在江苏徐州、苏州、浙江慈溪、山西太原、陕西西安等地的品牌连锁门店相继开业,加盟店铺有300多家,在全国各地开启了连锁化经营模式。全国零售门店超过4万家,遍布全国各地,如今的邳州炒货已注册品牌,在全国各地开启了连锁店,炒货师傅们或选择继续做炒货,或做起直播带货,或建起工厂,成为“三只松鼠” “恰恰” “来伊份”等行业巨头的产品供应商。
邹庄镇石东村的陆士友,是90年代走出去的炒货师傅,他靠着炒货手艺,只身一人在苏州打拼,后成立“苏太太”食品有限公司,产品打入国际市场,他的公司已成功上市。如今,邹庄镇外出炒手遍布全国300多个城市,其中发展上千户的南京、徐州、苏州、广州、深圳、汕头、珠海、上海、杭州、海南、长沙、武汉等城市,倍受各地消费者赞誉。
邳州炒货被誉为中国餐饮业的一朵奇葩,成为江苏省餐饮业向外发展的重要力量。邳州炒货凭借“一把铲子一口锅”炒热了全国大市场,从业人员达10万余人,年销售额超过5000万的企业有67家,年销售额占全国坚果炒货行业销售额的15%,年销售额约400亿元。邳州每年生产的炒货占全国炒货市场总量旳20%左右。目前,“邳州炒货”的品牌价值估算约150亿元。
从实体店到电商直播
为了让新一代干炒从业人员不用再“只身在外,叫卖于异乡”,邹庄镇建设了邳州炒货电商直播园,让从业者们实现了“人在家中坐,货卖全中国”的目标。
一部手机将顾客与卖家紧紧相连。这一头,全国几十万名顾客实时观看坚果的炒制过程;另一头,伴随着主播的讲解声,工作人员进行现场炒制。木柴火、大铁锅,最传统的制作方式让现场香飘四溢。这个直播账号的运营者是邳州市邹庄镇古宅村的返乡村民张建权。他曾在四川经营炒货实体店,不常回家,镇上建起了炒货电商直播园后,他回到家乡,一边做炒货生意,一边享受和家人团聚的幸福。
为抢抓“直播风”契机,邹庄镇立足域镇三产融合发展,提出了“三园一店”发展战略,即原材料种植园、炒货产业园、电子商务园和“邳州炒货”品牌授权店。探索构建“镇十村十企业商户十农户”四级联动模式,促进干炒业转型升级,让传统产业提质增效,擦亮“邳州炒货”金子招牌。
“现在我们手中的产品是邳州炒货的一款蟹香蚕豆,平时追剧、看电影可以作为零食享用,老少皆宜,给点关注的,给主播点点关注……”。在邳州炒货电商产业园内,抖音主播正在网上直播带货,短短的30分钟,就卖出了130多单。这样的直播带货,园区内每天都在进行,极大地拓宽了邳州炒货的销售渠道,真正把邹庄打造为“户户是电商,人人是网红”的中国干炒产业之乡。
邹庄镇于2020年投资500万元,打造特色直播平台,吸纳韩家、邹埠、刘沟、石东、邹庄5个村股份经营合作社分别入股50万元,注册资金520万元,成立徐州“称二两”电商公司,建设2200平方米的主题直播“小木屋”,构建“直播十电商十网红带货”销售新模式,拓宽了产品销售渠道,提升了农户种植原材料的积极性,实现直播流量变现。
如今,邳州炒货已经从街头炒进店面,从家庭作坊炒成工厂,一包包坚果炒进了网络。对内,加大力度整合资源,打造“三园一店”新模式;对外,以产业园为基础招引大项目,以电子商务园平台开拓新路径,以品牌授权店的方式,放大品牌效应,在全国打响品牌。
经历了40多年的磨炼与发展的邹庄镇炒货业,已经为“回归”故乡打好了基础,越来越多的邹庄人又回到家乡,做的还是炒货生意,通过电商销往全国各地。以前,因炒货而“离乡”;如今,又因炒货而“回家”,邹庄人用“一把铲子一口锅”,给出了一个乡村经济振兴的答案。
2020年1月8日,央视财经频道《消费主张》栏目把邹庄炒货作为年货,以节前年货大作战:坚果开运,重点向全国推介;2021年12月7日,央视17套《中国三农报道》栏目,以红红火火做年货为题,报道了邳州炒货产业的热闹场景。如今,邳州120多家炒货授牌店,已分布在全国数十个城市,实现了一把铁铲,铲平了通往全国的生财之路;一口铁锅,翻滚着生活的酸甜苦辣;炉膛里炽热的烈火,烘烤着邳州人的梦想,凝炼成一道道幸福的风景。
《邳州文化》第4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