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5-07-15 浏览量:
西周故事(15)。
走在西周村的大街上,我们来到了街南头非常气派的大门口。这是殷家过去的大门,很气派、很板正。我小的时候就来到大门口,这里原先是好几层台阶,青石条光溜溜,我们就坐上头,从上面滑下来。
大家看到这个小楼,这也是村里唯一一座小楼。我听老人介绍,这就是民国时期在三几年时候殷家盖的。原先这个楼没有贴瓷砖,是那种大青石长条,200多斤沉。附近有个村子叫贾村,工匠头子叫贾(丁)世昌,就是那个人一条一条背上去。
这个小楼小时候我光想上去看,后来成了供销社。供销社就是油、盐、酱、醋,凡是这些老百姓日常的生活用品都在这地方能买到。小时候我奶奶叫我来买火柴,她说你去给我买促灯,我就不知道促灯是什么。后来她怕我没听明白,她说你去给我买洋火。
我就知道了,在五六十年代好多东西都带着个洋字,你想着这铁钉叫洋钉,火柴叫洋火,袜子叫洋袜子,就连喝酒一斤装瓶子也叫洋棒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