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5-07-15 浏览量:
陕西旅游资讯
公众号ID:sx710075
关注
人们都喜欢说“赏秋”,但我更爱“寻秋”二字。所谓“寻秋”,带有一定的主观意义,它暗含了人们对四季流转的敏锐和对生活的热爱。
白居易有诗云:“明朝风起应吹尽,夜惜衰红把火看”,诗中最令人感动的,就是诗人对美好事物的追寻,哪怕当时夜色已深。“寻秋”的意境,大抵就是如此。
浩荡秋风,吹皱渭水,俯仰之间,萧瑟满城。
从一株泛黄的芦苇,
到漫山遍野的翩翩红叶;
从树上一颗红彤彤的苹果,
到田间成片的火红高粱……
渭南的秋,
就这样静悄悄地来了~
这是一个怎样的季节啊!
层林尽染,玉露生凉,
丹桂飘香,蟹肥菊黄,
这份秋日的问候,实在醉人心弦!
叶,秋之集大成者
叶落而知秋。叶子,是秋季的最佳使者,不少人赏秋,赏的也是那一抹红得似火的秋叶。
秋风起时,少华山便呈现出它最美的姿态,层林尽染、姹紫嫣红。
从沿途的山路开始,就可以看到各种大小不同、形状各异的红叶,而进入少华山主景区,更是感觉置身在了红叶的海洋里,那万顷红叶,在静谧的山谷中,用火一般的色彩装点着美丽的少华山。
这里有大型乔木枫树,有一人高的小枫树,还有更为矮小的红色灌木丛和攀援的红叶植物,身旁紫红色的、深红的、火红的、橘黄的、明黄的……五颜六色交织在一起,不禁令人感慨大自然的造化与魅力。
遇上风雅诗意的秋,就连巍峨险峻的华山,也变得婀娜多姿起来。
秋风,好比一支神奇的画笔,它以山崖为底,以红叶为墨,悄然间将华山绘成了一幅灿烂的画卷。
从山脚下的郁郁葱葱到山顶上的红黄相间,稍一抬头,便会和绚烂的红叶撞个满怀。千尺幢、百尺峡、老君犁沟,这些华山著名的景点,也在不同角度、不同时刻,展示着不一样的绰约风姿。
金秋的华山,满山是图,满路是画。穿梭在这色彩斑斓的秋景里,跋涉于这轻柔舒缓的秋风中,尘世间的一切烦恼,恐怕也会在登高望远的辽阔心境中化为乌有了。
又是一年秋忙时
秋季,是人们收获田间作物,思考人生得失的时节。
在渭南市蒲城县,这个被称为“酥梨之乡”的小城,每年到了秋季,都会有大片酥梨成熟,在树上摇摇欲坠,等待着农人采摘。
蒲城酥梨,味甘、微酸,性凉,有“润燥止渴,清肺凉心、消痰降火”的功效。一口咬下去,爽脆多汁,满口生津,还可以将其榨汁、炖煮,是缓解秋季天干物燥的上乘之选。
距离蒲城不远的白水县,此时的果园,也挂满了红彤彤的苹果,光是成色,就让人垂涎三尺。
另一头,果农们将成熟的苹果一筐一筐叠摞在一起,准备发往全国各地,这丰收的喜悦,不仅依靠人力,也凭借白水先天的种植优势。
白水地处关中平原与陕北高原的过渡地带,属渭北黄土高原沟壑丘陵区,海拔1100米左右,日照充足,紫外线强烈,昼夜温差大,有利于苹果的光合物质积累和运转,因而所产的苹果着色鲜艳、香味浓厚、糖分高、硬度大,品质优良,耐贮运,深受人们喜爱。
食秋而知味
秋季,也是通过食物来养生的时节。
许多人到了秋季,会出现“秋乏”的情况,这是人体为补偿夏季超常消耗的保护性反应。在饮食上,此时最适合食用的养生食材是莲藕。
渭南水系丰富,在华阴、合阳等地,一片片湿地连成片,其间种有大片莲藕,而且这个季节的莲藕,正是鲜脆可口。
莲藕可熟食也可生食,熟藕甘温,有滋阴养血的作用,可烹食或晒干后磨成粉煮粥;生藕则有凉血散淤之功效,可捣成汁饮食用。
更为奇妙的是,华阴、合阳的莲菜都有九个孔,所以取名为“九眼莲”(一般的莲菜是七个孔)。九眼莲,有红莲和白莲之分。
九眼莲节长尺半,洁白如玉,胖若儿腿,薄如蝉翼,入口无丝,将其荷叶包裹食品,清香扑鼻,保鲜耐储。
地处渭南东部的大荔县,同样拥有大片黄河湿地,这里有青山、碧水、竹筏,俨然一副塞上江南的景象。
大荔万亩水产养殖基地和黄河现代渔业产业园是关中地区较为知名的水产养殖基地,也成为当地独具经济效益的特色产业。
这里出产的有黄河鲶鱼、中华绒螯蟹、南美白对虾、澳洲小龙虾等特色水产,其中的中华绒螯蟹,秋季正是个大膏肥、肉质饱满紧实的时候,只需清蒸,就已鲜到了骨子里。
说到水产,潼关人也不甘示弱。在潼关,以黄河鲜活鲶鱼为主料的黄河鲶鱼汤是当地人餐桌上的一道美味,且深受外地游客的喜爱。
鲶鱼喜食肉,肥而少刺,将其佐以秘制调料,经慢火炖,熬1小时左右方可食用,有滋阴养血、开胃、利尿以及滋补强壮之功效。
黄河鲶鱼汤是以鱼汤为主,鱼肉为辅的一道佳肴,其汤色乳白如奶,肉质细嫩光滑,味道鲜香醇厚,鱼汤下肚的同时,鲜嫩的鱼肉也一并滑入腹中,奇妙无比。
秋叶、秋忙、秋之滋味,
秋季的渭南,绚丽多姿,
但又远远不止于此,
她的更多绰约动人之处,
还要等你来寻!
作者:王新欣
制作:丁娇
审核:曹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