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5-07-15 浏览量:
图源:小鹏汽车官网
2017年刚入局时,何小鹏需要资金和人脉的累积,现在他更需要从上到下、从内及外的改革和创新。
苗野 孙艺格/发自上海
小鹏汽车,终究还是变成了何小鹏一人的小鹏汽车。
3月13日,小鹏汽车官网显示,公司联合创始人夏珩和何涛已经摘掉“核心管理团队”成员的徽章,进入“终身荣誉”的席位。若再加上早早退出的联合创始人杨春雷,小鹏汽车的原创始人团队基本完全出局。
伴随小鹏汽车此次核心管理层的“大换血”,从最初的核心投资人到如今具备绝对话语权的董事长,何小鹏率领总裁王凤英、副董事长、联席总裁顾宏地三人组成了小鹏汽车全新的“铁三角”阵容。
但挑战也正式拉开序幕。
过去一年,小鹏汽车面临G9上市失败、二股东的突然持减、持续下滑的销量、无止境的亏损,难言出色的交付量……这些接踵而至的问题倒逼着小鹏汽车改革创新。
何小鹏曾说过:“想坑朋友就劝他造车。”
2017年刚入局新能源汽车赛道时,何小鹏需要资金和人脉的累积,时至今日,他更需要从上到下、从内及外的改革和创新。
管理层“大换血”
两位“开山元老”的退出,代表着小鹏汽车已经完全进入由何小鹏主导的2.0时代。
“自己并不喜欢做管理,但由于找不到合适的搭档,把自己‘逼’成了CEO。”何小鹏曾表示。
现在,这份不被喜欢的工作他需要做得更多。当下,小鹏汽车正受困于业绩低迷和销路不畅的现状,他选择了王凤英和顾宏地助他一臂之力。
市场上有分析认为,小鹏汽车频繁地调整和变动,或与王凤英的加入有一定的关系。这次取代夏珩,成为小鹏汽车新的“二把手”正是出身长城系的王凤英。
自去年1月30日王凤英正式加盟小鹏汽车后,何小鹏把营销、供应链、产品规划等业务的变革任务逐步交到王凤英手上,这位“车圈铁娘子”王凤英也开始了新一轮的大洗牌。
上任后的“第一把火”直指营销问题。去年3月,王凤英召开了一场经销商大会,将过去几年小鹏汽车销售渠道存在的问题一一和第一批核心经销商进行沟通,这是王凤英进入小鹏汽车后经手的第一次变革。
5月,何小鹏在公司成立以来的第一次供应商大会上,向近500家供应商介绍王凤英,“这是我们的新总裁,她会拉齐产品规划、产供销平衡、大产品矩阵,之后要确保我们的行业合作伙伴整个供应链的管理更加稳定、持续和长久。”
随后,小鹏汽车内部组织结构也发生了变化,直营体系的汽贸团队和经销商体系的用户发展中心团队被合并,统一管理。
在此次夏珩和何涛转为终身荣誉顾问之前,在王凤英的主导下,小鹏汽车刚刚进行了新一轮的组织架构调整,涉及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生产制造和产品规划等多个部门。
奥纬咨询董事合伙人张君毅接受采访时认为,小鹏汽车想要成为一家可以长期经营的汽车公司,产品、技术、制造等各方面的短板依然需要补齐。王凤英擅长营销,但她需要更多人协助完成生产制造和供应链端的变革。这需要一个强有力的体系和高层团队建立。
过去一年,王凤英主要做了三件事:聚焦智驾的品牌标签、整合销售渠道减少内耗、整体成本管控。
如今,又一轮的高层人事变动,或是王凤英想要助小鹏汽车摆脱销量萎靡的又一步棋。
“车圈铁娘子”的压力
王凤英的到来,也让小鹏汽车出现了一些改变。
最直观的是业绩触底反弹,小鹏汽车逐渐摆脱G9上市不利带来的阴霾,在王凤英的带领下,小鹏G6成为爆款,新款的G9“起死回生”,纯电MPV小鹏X9也好评如潮。
但长期来看,小鹏汽车在2024年依然面临严峻的挑战。
梳理新能源汽车三巨头“蔚小理”的业绩不难发现,目前小鹏汽车无论在营收还是交付量方面均不占优势。
根据小鹏汽车2023年三季度财报显示,第三季度小鹏汽车的毛利率为-6.1%,相较于第二季度的-3.9%,亏损还在继续。从整个前三季度来看,小鹏汽车的净亏损高达90.28亿元,毛利率为-2.03%,同比上一年同期减少18.83%。
而和小鹏汽车昔日并驾齐驱的理想汽车和蔚来的毛利率分别为22.2%和5.5%,小鹏汽车成为了“蔚小理”中唯一毛利率连续呈负数的企业。
有分析人士认为,“由于去年前三季度小鹏汽车的亏损规模较大,小鹏汽车仅靠去年第四季度一个季度抹平前三季度的亏损,无异于天方夜谭。”
另外,去年前三季度仍未能摆脱亏损的小鹏汽车,还面临营收同比下滑的窘况。去年前三季度,小鹏汽车的营收仅为176.26亿元,与上年同期217.15亿元的营收相比跌幅近19%。
比营收更加引人注目的是小鹏汽车“一蹶不振”的交付量。2023年,小鹏汽车年交付量仅为141601辆,位列“2023造车新势力交付榜单”第四,直接被年交付量144155辆的零跑汽车挤出TOP3行列。
该榜单显示,去年交付量遥遥领先的是理想汽车,其376030辆的交付量是第二名的2.3倍;位居榜单亚军位置的蔚来,其交付量是160038辆。
2024年开年的前两个月,小鹏的销量依然不乐观。数据显示,一月新车交付量为8250辆,环比下降近6成;而问界、理想汽车同期交付量均超过3万辆,像极氪、零跑汽车、蔚来、哪吒汽车等一众造车新势力的交付量也纷纷破万。
相比于一月份,小鹏汽车二月份的销量则直接打对折,二月交付新车仅为4545辆。
对于2月销量不振的原因,小鹏汽车将原因归结为小鹏X9产能不足。何小鹏表示,“小鹏1月份积压了上万辆小鹏X9订单,当前X9面临的困难已经解决,而且春节期间全力加班,快速提升产能保障交付。”
显然,这样的解释并不能掩盖小鹏汽车正在逐渐掉队的事实。
在小鹏X9上市前,尚且能维持上万的交付量,如今新车型的亮相,小鹏汽车整体销量却下跌明显。交付量对于一家车企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持续低迷的交付量,离不开内外部的各种不利因素,王凤英掌舵后,是否会把提升交付量当作开年的首要任务?毕竟实打实的交付量也是衡量一众车企实力的重要指标。
何小鹏能如愿吗?
交付量不尽人意,但小鹏汽车从未放弃。
小鹏汽车相关人士透露,“后续新平台新车型从三季度开始密集发布,下半年至少2个爆款车型交付。”另有消息称,小鹏要求供应商下半年开始按冲击月销3万辆~4万辆做产量准备。
根据瑞银集团1月份对整个中国市场的预测,未来5~6年内,中国汽车行业能够实现大规模运营不会超过12家,头部效应将会越发明显。
当下新能源车企赛道竞争愈发白热化,尤其是中高端市场,行业已进入拐点。随着小米、华为等越来越多的跨界造车企业入局,车企新旧势力的大混战一触即发。
除了拼技术和拼服务,也有不少车企加入了价格战,像长安启源、哪吒汽车、上汽通用五菱,纷纷喊出“电比油低”的口号。
某汽车行业分析人士认为,“新能源车企竞争进入白热化阶段,各大车企为抢夺市场份额采取降价策略,同时,随着技术进步与成本降低,新能源车降价已成趋势。”
由此来看,新能源车企想要“卷”出新高度,越来越难。
理想CEO李想更是表示,“到今年年底,20万以上的新能源市场就只会剩下三家主要的品牌瓜分大部分的市场。”
但何小鹏似乎信心满满,在开年内部信中明确提出了目标:2024年业绩要翻倍,这意味着小鹏汽车今年的销量目标要达到28万辆。面临如此残酷的角逐赛,进入“2.0时代”的小鹏汽车胜算几何?新团队能跑多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