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5-07-15 浏览量:
文/石墨杨
罗曼·罗兰说:“在文学界和艺术界的所有伟人中,雨果是唯一活在法兰西人民心中的伟人。”
《悲惨世界》是法国作家维克多·雨果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首次发表在1862年。
《悲惨世界》的内容涵盖了拿破仑战争和之后的十几年的时间,该作多次被改编演绎成影视作品。故事的主线围绕主人公土伦苦刑犯让·瓦让(Jean Valjean)的个人经历,融进了法国的历史、革命、战争、道德哲学、法律、正义、宗教信仰。
雨果在书中写到:“只要由法律和习俗造成的社会惩罚依然存在,在文明鼎盛时期人为地制造地狱,在神赋的命运之上认为地妄加厄运;只要本世纪的三大问题,男人因贫穷而沉沦,女人因饥饿而堕落,儿童因黑暗而愚蒙得不到解决……”
正当壮年的男人刚刚重获自由,在这之前,他在地狱般的监狱里蹲了十九年,所犯罪行是偷窃一块面包。在路上,他遇到了米里埃主教,这是第一个用关怀的眼神看着他,并且给了他机会的人。时来运转,让·瓦让化名马德兰,不仅发了财,还当上了海滨蒙特伊小城的市长。
在人生的上升期,他遇到了美丽的芳蒂娜,最强恶意的受害者,收养了她的女儿珂赛特;他与阴险的警探雅韦尔和怀揣革命梦的青年马里尤斯不期而遇,前者为追捕他不遗余力。小说所讲述的是一种救赎。让·瓦让凭借意志和基督教信仰,努力与“命运的黑线”抗争,让生活变得更美好。
让·瓦让并不是一个抽象的人。从出身、经历、品德、习性各方面来说,他都是一个劳动者。他体现了劳动人民各种优秀的品质,他是被压迫、被损害、被侮辱的劳苦人民的代表。他的全部经历与命运,都具有一种崇高的悲怆性,这种有社会代表意义的悲怆性,使得《悲惨世界》成为劳苦大众在黑暗社会里挣扎与奋斗的悲怆的史诗。
小说塑造了许多栩栩如生的人物:米里埃主教芳蒂娜、珂赛特、马里尤斯、加弗洛什、吉诺曼先生、马伯夫大爷、福施勒旺老爹等等,还有一群革命者,还有作为反衬的雅韦尔、泰纳迪埃夫妇。这些人物各具鲜明的个性。米里埃主教献身上帝和人类的精神可敬可佩;芳蒂娜的悲惨遭遇令人同情;加弗洛什的机智顽皮使人忍俊不禁,而他在街垒战中表现出的英雄主义精神又是多么可歌可泣。
还有珂赛特和马里尤斯的爱情感人肺腑,而后来对让·瓦让的忘恩负义虽情有可原,但更让人愤愤不平;吉诺曼先生、马伯夫大爷、福施勒旺老爹这些漫画式人物,让人觉得可亲可爱又常常令人发噱;泰纳迪埃夫妇这对从资产者落入下层社会、干尽坏事的败类,让人可憎可恨;雅韦尔对让·瓦让一刻不停的迫害使人感到可恶可气,但另一方面,他的恪尽职守的职业道德有时也让人觉得可敬。所有这些林林总总大大小小的人物,无不充满了生命力。
《悲惨世界》规模宏大,人物形象近百人,人物形象突出,色彩瑰丽,气势浩大,堪称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结合的典范,可以说是一部人类苦难的“百科全书”。
《悲惨世界》以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相结合的手法,塑造了一群受苦受难的底层人物。这部小说有两个目的:一是叙述让·瓦让的故事;二是社会抨击。
法国作家阿尔贝·加缪认为,《悲惨世界》是“法国文学中最伟大的作品之一”,并特别赞扬了雨果对人类苦难和正义的关注。
后浪的这本书采用翻译名家、《追忆似水年华》的译者潘丽珍老师的全新修订译本,收录近万字译者新版序言,同时搭配200余幅法国画家古斯塔夫·布里翁所绘插图,按原书架构分为五册,收入函套之中,典藏装帧,适合收藏。
英国作家弗吉尼亚·伍尔夫在她的笔记中提到《悲惨世界》,她认为这本书是一部人道主义的经典之作,展现了“人性中最美好的一面”。
墨杨世无双,赠君一枝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