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5-07-15 浏览量:
举国欢庆,国泰民安。今年国庆恰逢双节,再加上上半年疫情导致的出游限制,今年国庆假期出游的人数将达到一个新高。
最近,中国旅游研究院发布的调查数据显示,到2020年第三季度,中国居民的出行意愿为80.22%,同比恢复了约90%。无人驾驶旅行和自然风景区分别占40%。在中秋节,国庆节等夏季旅游和度假旅游市场的大力支持下,我国居民储蓄率提高,下半年旅游市场的潜在需求将有序释放。
而对于安防行业来说,旅游业的复苏也意味着景区安防市场的进一步发展。事实上,从上半年公布的景区安防地方政策来看,今年景区安防将迎来新的发展高峰。
多方政策支持,景区安防市场迎来井喷
从今年上半年公布的景区招标情况来看,智慧景区即便是在今年依旧发展迅速。
比如贵州投资500万对73个4A级景区的视频监控建设提供补助、英飞拓中标2.2亿贵州景区建设项目、捷顺科技中标卡盐湖智慧景区2000万元项目等。
而这只是我国智慧景区建设如火如荼的一个缩影。据业内人士透露,目前智慧景区建设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定,那就是景区要创建5A,智慧景区建设的投入不低于1000万元,创建4A,则是500万元。如果再加上旅游局要投资建设的智慧旅游项目,一般一个县城的智慧旅游投资在1000万元左右,市级和省级分别为2000万和4000万元起步。
据专家预测,2020年智慧旅游整体市场规模将超700亿。
景区作为地方政府财政的收入来源,除了得到了地方政府的支持外,国家也下发了多项政策支持智慧景区发展。
2015年,国家发布《关于促进智慧旅游发展的指导意见》。《意见》指出,到2020年,我国智慧旅游服务能力明显提升,智慧管理能力持续增强,大数据挖掘和智慧营销能力明显提高,人工智能技术等在旅游业应用更加广泛,培育若干实力雄厚的以智慧旅游为主营业务的企业,形成系统化的智慧旅游价值链网络。
而今年作为该政策的收官之年,自然会得到各地方政府的全力支持。
除了《意见》以外,国家旅游局还发布了《旅游+互联网行动计划》等方案,明确指出要把全国所有5A级景区建设成为智慧旅游景区。这也吸引了各地景区自主地投入到智慧景区的建设中来。
据公开资料显示,天山天池智慧景区综合服务管理平台连续5年来累计投入1500万元,此外南京牛首山智慧旅游投资8000万元;北京十三陵智慧旅游投资6200万元;南京栖霞山电子票务系统投资3200万元;武陵山智慧旅游投资2232万元等等。
随着国家不断扩大5A、4A级景区的数量,未来智慧景区建设的投入也将进一步加大。
如今,智慧景区业务已经成为安防企业重要的项目来源。
智慧景区业务众多,切入点在哪?
对于景区而言,智慧景区建设是围绕游客体验,在入园、游览、线路、营销等各方面都“改头换面”,旨在为改善游客体验,让游客做到轻松出游,免于信息、交通、购物、住宿等方面的困扰。
而对于安防企业来说,在这条道路上的竞争对手同样也不少。
比如以携程、阿里飞猪、美团为首的OTA票务平台;中惠旅、泰久信息等专业景区管理服务提供商等等。可以说,目前这条赛道上的竞争对手着实不少。
作为安防企业,我们想要进入景区安防建设,找准切入点就变得尤为重要。
而景区的数字化建设,可以说是安防近年来最好的切入点之一。
在4A或5A景区的评价指标体系里面,我们可以看到服务环境和景观是最重要的考核项目,因此在建设智慧景区时就必须考虑到生态平衡和可持续发展问题。比如摄像机机位在哪?如何走线?能否做到无线传输或高清画面传输等等。而在这其中穿插的,则是智慧景区数字化改造。
据了解,数字景区包含多种安防系统,比如规划监测系统、森林防火系统、电子门禁系统、GIS地理信息系统、智慧停车、电子导游、网络售票系统及中央SaaS管控平台等。
作为安防企业,我们应当从自己擅长的领域出发,从系统集成的角度来进行竞标。目前来看,智慧旅游本身强调的重点在于资源如何转化为服务、服务如何根据游客需求相互协同和组合、各种景区和游客的信息采集,电商平台等数据如何转化为真正有用的预测和决策信息等。
简而言之,想要入局智慧景区业务,将不再是单一业务能力考验,而是多种安防业务的排列组合。
以故宫为例,故宫通过现代化监视系统的建设,成功集成了一体化得人流量监控系统。通过该系统,监控中心可以实时把握各景点的人流量情况,防范于未然。
不过,故宫并不代表所有景区,事实上很多景区在建设智慧景区的过程中,存在烂尾、回款慢、建设无序等问题。
烂尾众多,安防企业还需巧妙避“坑”
尽管智慧旅游的概念行走的如火如荼,但众多景区在推进智慧旅游的过程中存在诸多误解和建设误区。很多景区仅仅上一个监控项目,也大张旗鼓的将此定义为智慧旅游建设招标;有些景区仅仅上个电子票务系统,也定义为智慧旅游建设招标,误将智能化做成智慧化、误将信息化做成智慧化,真正的智慧化景区的认识也是百花齐放,理解各有不同。
事实上,很多景区的监控系统,都存在滥竽充数的现象,很多投资几千万元的项目,最后都存在烂尾的现象,指挥中心空无一人,白白浪费了资源。
对于安防企业来说,我们在竞标时不仅要考虑到解决方案的适配性,同时也要考虑到景区单位的运营能力。切莫在让回款慢等悲剧发生在自己身上。
总体来看,目前我国各地能完整承接智慧旅游的建设企业不多,市场还有较大的准入空间。据估算,目前智慧旅游解决方案前十强企业也才拿下不足20%,而对于安防企业来说,这同样是一个不错的发展机会。
而至于捡到宝还是踩到雷,还要看安防企业自己对于项目安全的评估了。